抢救急救慢性病健康

 技术支持     |      2012-12-01 13:4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疾病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我们在享用着巨大社会财富的同时,这些慢性疾病的发病率也与社会财富的递增成正比,上升的数字揭示着更多人走在健康的“悬崖”。为了避免我国慢性疾病发病可能出现的“井喷”,及早“抢救”高危人群的健康,近期,中国CDC(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启动了2010年中国慢病监测工作。通过对全国城乡不同地区人群大规模调查监测,建立国家慢病数据库,动态掌握各地区人群慢病危险因素和主要慢病流行现状与变化趋势,实现对慢病科学防控。  据了解,早在2004年和2007年,CDC慢病中心就已开展了两次慢病危险因素监测工作,为国家开展慢病监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据监测调查数据对比显示:2007年我国18—69岁居民超重率、肥胖率及中心性肥胖率较2004年分别上升了18.2%、14.3%和16.0%。高血压的自报患病率、患病率分别上升了43.9%和38.1%。糖尿病的自报患病率上升了1/3,无论城乡、男女及30岁以上各年龄组均有较明显的上升。  虽然慢性疾病人群越来越壮大,但是在这庞大的队伍里,真正意识到自己已经患有慢性疾病的,知道有慢性疾病而采取了科学治疗方法的和最后能得到有效控制的比率仍然很低。如调查显示:仅不到1/3的高血压患者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病。不到1/4的高血压患者进行了药物治疗,不到 1/10的高血压患者能够控制到正常范围。35岁以上人群中,有1/3以上的人从没有测量过血压。慢性疾病监测预防意识淡薄、治疗积极性不够所导致的低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已成为慢性病难以有效控制的最根本原因。但值得欣慰的是,随着近年来国家对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愈加重视,2007年慢性疾病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和2004年相比,还是有了一定的进步。当然,要彻底改变“三低”的局面,仍然需要从国家积极重视到居民自我意识加强双方面共同努力。  据悉,今年卫生部已将慢病监测工作纳入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地方项目,并委托中国CDC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技术负责单位,在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全国疾病监测系统的162个监测点展开慢病监测与预防控制工作,预计全国共计调查监测人数为97200人。调查监测内容包括:问询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及家庭吸烟、饮酒、饮食、身体活动、体重、血压、血糖血脂、脑血管病等主要健康问题;测量调查对象的身高、体重、腰围、血压,并采集其空腹血样和服葡萄糖后2小时的血样,以检测其空腹血糖、血脂、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和服葡萄糖水后2小时的血糖、胰岛素水平。据了解,本次慢病监测工作中血压监测将使用由欧姆龙公司提供的电子血压计。  据项目专家介绍,此次慢病监测具体目标是:掌握我国各地区不同人群慢病主要危险因素的分布特点和变化趋势,体重、腰围、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的平均水平及变化趋势,血压升高、糖耐量减低、超重及血脂异常的流行率及变化趋势,高血压、糖尿病和肥胖患病率及变化趋势,脑卒中、心梗、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病情况及流行趋势。中国CDC(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希望,通过慢病监测,让更多高危人群意识到慢性疾病早知晓、早治疗的实际意义,了解更为有效的慢性病预防控制手段。

怡然网站产品词整理:

新生儿气管插管训练模型|高级婴儿气管插管训练模型|高级创伤评估模块|高级半身心肺复苏模拟人|

全自动电脑心肺复苏模拟人|高级全自动电脑心肺复苏模拟人|高级自动电脑心肺复苏模拟|

液晶彩显高级电脑心肺复苏模拟人|高级儿童心肺复苏模拟人|多功能急救护理训练模拟人

高级婴儿梗塞模型|高级婴儿心肺复苏模拟人|半身心肺复苏模拟人|经典气管插管训练模型|高级电子人体气管插管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