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业内人士表示,重庆医药市场历来比较“特殊”,重庆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和太极集团在重庆市场平分秋色,已经把重庆市场做成了“铁板一块”,外人很难插足。
那么,两家联合体的出现,能否撼动重庆医药市场格局?这无疑给业内带来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无奈的联合?
8月3日,本报记者辗转接通了恩康医药总经理张林的电话,询问恩康医药目前的运转情况。但张林表示,公司刚刚开始运作,不便于向媒体透露,随即把电话挂断。
从公开的报道来看,恩康医药的股东单位达31家,注册资金2200万元,近期还将再度增资。 而重庆重药医药有限公司的企业股东包括重庆巨琪医药、重庆医药工业公司等50家重庆市知名医药公司。
对于重庆医药商业联合体的密集出现,业内认为跟新医改的不断深入、新政策的出现、市场走向逐渐明朗有关。比如,基本药物的招标采购、新的《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规范》、《药品集中采购监督管理办法》,以及商务部正在编制的“全国药品流通发展规划”及“医药商业企业分级管理标准”等,都对医药商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扶植鼓励大流通、大商业,通过兼并重组做大做强,提升行业集中度,已经成为医药商业发展的总体基调。
另有消息称,随着新医改的深入,重庆市将对参与药品集中配送招标的医药商业企业,在仓储面积、年营业额、物流设施等方面设定相应的门槛。而据统计,重庆目前的600家医药商业企业,能达标的并不多。这就意味着如果不通过联合使企业上规模,大多数商业企业将被边缘化。正是迫于这种形势,今年1月,“万鑫”、“全兴”、“新力”等8家民营医药公司各出资110万元,另由科瑞制药出资120万元,成立了重庆恩康医药有限公司,之后更多中小医药商业企业热情参股,恩康的盘子也越聚越大。按照年销售额指标衡量,恩康医药已经成为重庆第三大医药商业公司。
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秘书长王锦霞表示,我国医药商业企业数量众多,提高行业集中度,鼓励大流通、大商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是医药流通业的发展趋势。
联合非“联盟”
值得注意的是,张林曾向媒体特意澄清,“恩康不是联盟企业,也不是一个合伙企业。恩康公司自其成立开始就以股份制公司模式设计,最终将要上市。”
业内人士表示,正是由于恩康医药打出了股份制的招牌,才让人们对重庆医药市场有了期待,市场格局改变才有可能。
“现在太多的医药企业联盟是‘联而不盟’,这样的联盟没有实际意义,对市场也构不成影响。”成都一位医药商业资深人士说。
众所周知,近年来,尤其是新医改开始后,由中小商业公司发起的商业联盟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但是几年运作下来,联盟的发展并不乐观,松散结构成为其致命伤。
上海市流通经济研究所医药流通研究中心主任代航认为,许多商业联盟志不同、道不合,存在“拉郎配”现象,机会主义严重(小联盟尤其如此), 都想借用甚至占用他人的社会资源,却缺乏付出的实力和规模。利益结构不合理,大多数联盟的利益诉求缺乏长期性的考虑,更缺乏技术和知识产权的支撑。联盟的治理结构弹性不足,所有者、管理者“虚位”现象十分突出,出资比例也有问题,权利的分享与制约不明晰,委托——代理关系始终难以真正施行。联盟的核心能力不突出,交换(易)思想难以真正贯彻。
“松散型联盟缺乏成长为大企业的动力和土壤,更多是流于形式,因此它并不符合行业的发展方向。”业内人士说。
相对于联盟的松散,以股份制面目出现的联合则更像是一个利益共同体,这种联合由于有了资金“血液”的交融,业务模式再造也有了基础。然而,不论是恩康医药还是重庆重药,未来如何进行内部资源的整合,打造核心竞争力,平衡利益分配,仍然任重道远。
从公开的信息来看,恩康56家医药商业企业全部是从医药批发环节到终端环节转换的公司,要进行物流整合,不直接面对终端,股东单位在公司里成立事业部,做二级批发;而重庆重药的股东包括重庆巨琪医药、重庆医药工业公司等50家重庆市知名医药公司的法人代表,目前也仅进行了药品配送整合,即成员企业还是自主销售,但由重药进行统一配送。
重庆格局
公开资料显示,重庆医药股份与太极集团旗下的桐君阁股份,网络覆盖西部5省1市,去年的销售额分别为100亿元与70亿元人民币。而据业内估算,拥有3000万人口的重庆市,医药流通市场的规模也就有200多亿元。
对于重庆医药市场的变化,上游生产企业似乎有些后知后觉。沈阳红药制药有限公司是刚刚进入重庆市场的一家企业,其总经理特别助理马玉民对记者表示,重庆医药市场的主渠道非常顺畅,生产企业可能不太考虑跟联盟合作。
据了解,重庆医药股份和太极集团是重庆市场的两大巨头,二者一直相处融洽,前者在二、三甲医院占据大部分份额,后者则在余下的医院市场和OTC市场势力强大。很多生产企业曾向记者表示,选择分销商更看重其实力和信誉,一般都会选择跟一级分销商合作。
怡然医学模型制造中心温馨提示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有侵权现象请联系管理员来删除。谢谢合作。